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台灣純純的布袋戲





「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如果聽到這句洗腦式的歌詞,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這首歌與歌詞一樣叫〈純純的男子漢〉,是台灣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的主題曲,全戲以台語演述,並由黃俊雄一人擔當所有角色,包括人、動物及怪物等的配音,是台灣電視布袋戲的經典之作。



















相傳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和盛行。劇中布偶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而每個操偶師都不操縱一至兩個人偶,憑著一雙手令人偶做出活靈活現的人體動作;除了木偶或操偶表演外,幕後人員的配樂、口技表演、與前場文武劇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更是令整套布袋戲引人入勝之處。《雲州大儒俠》不但繼承布袋戲的傳統技藝,還加上現代的電腦特技,使武打場面看起來更刺激、更逼真,令年輕一輩對布袋戲有一個新的認識。



在七十年代時,這套電視布袋戲首度播出期間曾經締造出收視率高達90%以上的紀錄,至目前為止仍然未給打破,正是這劇受歡迎的原故,香港亞洲電視在2000年所購入新拍攝的版本,改劇名為「大儒俠史豔文」,並配上粵語在香港播放。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320737o1p0.html 亞視版《大儒俠史豔文》


台灣版《雲州大儒俠》

台灣的《雲州大儒俠》中男、女、老、少或動物等都是由黃俊雄所配音,個個角色都別具一格,可見他精湛的口白技藝,而且全劇都用閩南話演出,表現出布袋戲悠久的歷史傳統。但香港人大多不懂得閩南話,所以亞洲電視便改用粵語配音,並把原先較接近文言語的對白變成生動親切的香港地道用語,即加入英文、方言和俗語等,使整套劇集既風趣幽默,又能迎合到香港人的口味。當年這套布袋戲推出後,在香港獲得一定的回響,我記得有些同學是急著回家收看,在學校時天是不停地唱著「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也就是純純的男子漢……」。所以傳統技藝並不是一種古老玩意,只要經過改造活化,定能在現今的社會再次受到關注。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不止珍珠奶茶 篇(二) ─ 百橙柚果粒茶



繼續談談台式茶鋪除了珍奶外的飲料。
COMEBUY
     COMEBUY近年積極拓展台灣以外的市場,想要把東方文化的代表『茶』帶入西方世界,想打造為「世界第一的COMEBUY」。


香橙3Q
以台灣農場生產的鮮柳橙果汁,加上3Q:珍珠、椰果、荔枝凍,口感豐富,好咬感!

金芒果優酪
使用台南南化鄉愛文芒果,最甜最道地的芒果果肉,搭配優酪乳,是酸酸甜甜的滋味!


宇治抹茶
採用日本宇治抹茶,以抹茶的香甜與牛奶柔潤的口感,不過我個人略嫌抹茶苦味和甘味不夠,純正日本抹茶一定要有些苦、甘味才好喝。

歇腳亭
歇腳亭是塑化劑中少數沒有中彈的公司,因為所有水果飲料都自己找農民,自己生產水果汁,不是用濃縮水果汁,可以喝到新鮮水果味。 


                                                手感芋頭牛奶
用大甲芋頭和鮮奶(在台灣同樣強調使用林鳳營鮮奶,香港用那家公司我沒看清楚),製作而成,因為吃的到一顆顆芋頭,香濃芋頭味,加上它是在你吃之前再用打汁機再打一次,所以口感綿密,是不錯的選擇!

百橙柚果粒茶,用三種水果百香果、柳橙和西柚做成,果味不俗,又可以咬到果粒。

以上介紹的飲料其實還要看個人口味,不過我強烈見意點飲料的時候,不要加糖,因為台式飲料店使用的糖是果糖,不是香港茶餐廳用的白糖,而果糖是甜度最高的糖,一般認定是蔗糖的1.73也就是和白糖相同份量,卻甜許多,知道一份正常份量的糖是相當八顆到十顆的方糖,以後加糖時請深思,其實許多飲料內的食材已有天然糖份,所以加少一些不會影響口感。


最後說說台灣最出名的飲料連鎖店五十嵐和清心福全,兩家都還沒有來香港。五十嵐許多人愛它的鮮柚綠,就是西柚加綠茶,我覺得西柚味太少。清心福全是標榜茶用最好的,800元一斤(台幣)的茶葉沖泡,不少愛喝茶的人買。有空去網頁看看!




五十嵐http://www.50lan.com.tw/ 

























清心福http://www.chingshin.tw/ 
Add caption

照片和資料來源來自網絡。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超市內台灣食材篇 ─ 豆腐


        超市內不止有台灣飲料的產品,更有食品類產品在超市上架。這次說說一個平凡的食材─豆腐。它的名字叫中華豆腐,這家公司在台灣賣豆腐賣到成為上市公司,在2010年台灣市佔率高打達六成,以前更多。

     這公司創立於1980年,以生產黃豆加工食品為主。當初設立是鑑於傳統家庭式豆腐工廠因社會變遷及製造保存不易而日漸式微,這公司便引進日本自動化生產設備,並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手藝精華,大量生產衛生的盒裝豆腐,開創了盒裝豆腐的風氣。因為「第一所以最好」的觀念在台灣人心中根深柢固,買豆腐就是買中華豆腐,其實製作豆腐步驟簡單,產品取代性雖高,不過品牌價值無可取代。


     中華豆腐品牌價值無可取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廣告詞─「女人心,豆腐心,中華豆腐疼妳的心」,在今天看不出這句廣告詞有什麼特別,請注意它用「妳」,那個80年代台灣還沒有小齊這樣的新好男人,台灣媽媽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顧公婆、帶小孩等等,永無休止做不完的家務,而那個年代的台灣男人大多只會繞埋雙手抖抖腳等飯吃,不囉嗦妳已經要偷笑了。還要晚上六點準時開飯,所以買一盒豆腐回家當一道菜,是許許多多媽媽會做的事。那是因為台灣人吃豆腐只需要倒出來加一點醬油,豐富的吃法就是再加上皮蛋和柴魚片,完全不用煮,十分快速的一道菜,真的做到「疼妳的心」這一點。當年這句廣告詞打動無數媽媽的心,代表女人心像豆腐一樣軟,中華豆腐知道妳的辛苦,所以買中華豆腐的潛台詞是「我很累,需要人體貼我的心」,當然這句話已經不足以打動現代的新女性了。

     當我看到中華豆腐在香港超市賣的時候,我有一點驚訝,因為這品牌豆腐的味道,其實還好,產品沒有獨特性,沒有市場競爭力,比起維他奶山水豆腐的豆味略顯不足。台灣人吃它是因為媽媽愛買它,媽媽愛買它是因為「女人心,豆腐心,中華豆腐疼妳的心」,而這兩個因素不存在在香港的消費市場,不過它的「中華超嫩豆腐」真的做到超嫩的口感,如果你愛嫩、 愛吃軟~軟的豆腐盡管試一試。






2007年廣告「女人心,豆腐心,中華豆腐疼妳的心

















五月天 喚醒《第二人生》

對五迷來說,五月天的每首歌也應倒背如流吧。綜觀他們第一張到第八張專輯,五月天歌曲一大特色是叫人宣洩,也鼓勵人心。朋友曾跟我說:「其實每天我都要聽一次〈倔強〉。」另一個也說:「你知道他們一張碟夠我熬幾年。」簡直一副承教徒的口吻,於是相對其他較少接觸五月天的朋友,實會一臉匪夷所思。第七張專輯《後青春期的詩》的主題是談論人生的現階段,而第八張專輯《第二人生》,以末日為題,按陳信在臉書的解題是,Second Round,第二人生,當大家正在推敲「第二人生」是Second Life Alternative Life 的時候,平面設計出現,寫上完美的英文名字「Second Round」。人生可以熱烈如一場拳擊,也可以輕盈如一場遊戲;這個回合輸了,下個回合再起。」在發片記者會的訪問中,他更明確的解釋是:「『末日』其實與我們生活的『平日』只有一線之隔。如果最後末日沒有到來,你就有機會選擇你的《第二人生》!

           《後青春期的詩》同樣,五月天著我們把唱片不好跳播,而是順序聽一遍。是次專輯分明日版與末日版,而曲目編排也有所不同,所寄寓的意思不同(這裡不詳細解說,若想知兩個版本有何不同,請按以下超連結。筆者購買的是明日版,所以以下僅以明日版作小討論~) 儘管如此,兩個版本跟以往五月天歌曲特色一樣,同樣綜觀很多阿信所寫的詞,他們似乎都會理解到:現代人的心聲、宣洩、喚醒,再鼓勵人心。於是乎,《後青春期的詩》若是探討生活問題,《第二人生》中十三首歌曲,就從個人、家庭、愛情、朋友、社會到世界,核心不變,視野放大。

《第二人生》(明日版) 順序為:

1.〈有些事現在不做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2.〈我不願 讓你一個人〉
3.〈星空〉
4.〈洗衣機〉
5.〈三個傻瓜〉
6〈歪腰〉
7.〈乾杯〉
8.〈倉頡〉
9.2012
10.〈第二人生〉.
11.〈諾亞方
12.〈明日〉
13.OAOA(現在就是永遠)


參考來源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記一位台灣同學在香港

前文提及台灣飲食文化被港同化,筆者覺得自由的台灣同學好像也被同化了。走在路上、討論功課,都比人快了一步,甚至比港人更港人,行動力迅速。

記得剛認識的那年,她做功課的方式總與我們不同,看著那頁滿滿重點的簡報,再看那以列點形式寫成的功課,不禁心暗想這台灣的學習模式與要求還真與眾不同。

現在的她,看着功課簡報是想不到她曾有過怪怪的功課模式,整齊簡潔,與一年級的她大不相同。與她同組的我們也都戲稱她被我們同化了,不再苦堅持自己的那一套。想起那些年來我們在做報告的各執一詞,每次總要討論好一些時間的合作,到今天總能迅速分工的地埗,我們都有所改變了,但尤以她甚。

我們走在路上,她總比我們快上一段小路,她的趕急與我們的「姿油」成了強烈的對比。她做什麼事均很心急,希望快些完成,每次的功課或報告總是早早已開始準備,早早完成,她永遠是我們最高效率的人。

如果講求效率是香港人的主要特質,那麼她必定能擠身一眾忙碌的港人之列。事實上,如不是常聽見她說回台灣,招待我們吃道地的滷肉,我們一定都忘記了她是台灣人這事實。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台灣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



         提到台灣的綜藝節目,我會諗起《康熙來了》,因為呢個綜藝節目既輕鬆又有話題性,可以娛樂、滿足觀眾好奇心。《康熙來了》能夠在香港傳播,全靠網絡媒體快速傳播,香港觀眾可以很快觀看。此外,2009新股東蔡衍明入股及張永霖入主本港台後,65日以《康熙來了香港ATV數碼頻道第14播放。它除了播放最新的節目,而且還會播放之前的節目內容,這令香港觀眾可以立刻觀看節目,讓更多香港觀眾可以收看此節目。之後,20114月起亞視因合約問題停止轉播頻道。




        宜家香港的電視台不能同步收看《康熙來了》,但網絡媒體世界快速傳播,忠實擁躉仍然願意待有空才收看。另外,香港新聞有時取材於《康熙來了》的內容。如大紀元於2006年07月26日於報導小S年底若懷孕 《康熙來了》便拆夥;香港文匯報於2010年12月25日報導《康熙來了》美胸嘉賓推薦的豐胸食譜;雖然它在香港短暫的免費播放,但是它的名字時不時出現報章上,好似推廣呢個節目,慢慢滲入香港,讓香港觀眾了解台灣的綜藝節目的文化。

 其實《康熙來了》能成功出現台灣綜藝節目,全因王偉忠想找蔡康永擔任新節目的主持人,而蔡康永答應了並建議邀請徐熙娣為主持搭檔。因為在當時電視圈內,蔡康永最好奇的人是徐熙娣(S),蔡康永想瞭解她的無厘頭,想知道一起主持會發生什麼事。


      《康熙來了》是台灣當紅的綜藝節目,由中天綜合台主辦。在200415日開播,目前週一至週五於晚上10時至11時首播。主要是邀請觀眾和來賓現場上節目參與話題討論,分享不同的人生片段,公開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了解來賓真實的模樣,節目風格比較生活化。節目的風格是「讓名人回歸為普通人」,蔡康永曾說他和小S的目標是「讓名人撕下,至少是撕下部分面具。」該節目好睇之處是兩位主持人隨意地訪談尺度寬闊,徐熙娣(S)是最率真自然,敢言敢做。一些女明星上該節目,她總是要與她們比較魅力;而男明星則遭到她的「調戲」。而康永經常在旁觀看,再唆擺小S去「調戲」男明星,之後她總是擺出一副就好似半推半的樣子去做徐熙娣(S)總是扮壞人,而康永扮好人,二人有相當的默契,令到節目氣氛和諧,充滿笑聲。就算果一集的節目內容主題沉默,有他們二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調侃對方,也足以讓觀眾大笑。徐熙娣(S)生完第二胎回來主持《康熙來了》才收看,好佩服她已是兩位小孩的母親,仍然可以做到那麼放,没有負擔,與康永好合拍,努力地做好節目。收看這個節目除了娛樂之外,也讓我認識台灣的綜藝節目的文化。這與香港的綜藝節目不同,香港的綜藝節目尺度未有那麼寬闊,主持也不是太敢言敢做。

原來節目最初名字本來不是《康熙來了》,而是《奇怪十點鐘》,《康熙來了》只是副標題。奇怪十點鐘》這名字真是奇怪,與節目風格不太相配,無法突出兩位主持人的特色。而康永說他們不覺得有什麼奇怪,只是他們念開場白時都不講那個名字,一、兩個星期《奇怪十點鐘》就不見了,只剩下《康熙來了》。《康熙來了》中「康」、「熙」分別取自兩位主持人名字的第二個字:蔡康永和徐熙娣。



《康熙來了》第一集訪問嘉賓是台灣著名作、政治人物李敖,也確立了《康熙來了》模式與風格的訪


跟住《康熙來了》因為訪問許純美柯賜海5566林志玲等集的收視率明顯比其他內容高,於20043月之後,為收視率的考量,轉而訪談熱門新聞人物或演藝人員,從此多以人物訪談為主,播出之後2個月轉為以明星訪談為主,至今也被確立為訪談類節目,但由於其風格特殊,想法獨特,也開啟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和特殊板塊不但受到台灣觀眾喜愛,還帶動台灣談話綜藝節目的風潮,也影響亞洲華人地區。

由於,女主持人徐熙娣(S)三次懷孕,《康熙來了》也因而調整。在200510月開始,節目名稱改為《康熙來了之康永當家》。待徐熙娣(S)回歸節目,節目名字回復《康熙來了》。節目名字一旦定下來,一般不會有甚麼變動。《康熙來了》比較特別,其中一位主持因有事暫時不能主持,節目名字要改動一下。而主持人方面,每一集有明星與蔡康永共同主持,分別有 S.H.E賈靜雯明道黃玉榮阿雅劉真Makiyo楊丞琳羅志祥蔡依林錢韋杉范瑋琪葉全真S天心麻衣Selina林心如陳孝萱等。



2007101120080225,小S再度產假,節目代班主持人為S.H.E的Selina,其中一期由S.H.E全體主持。


20070522陳漢典首次以康熙保全的身份出現在康熙來了,也是康熙來了首次引入助理主持。他一直做到現在,由保全的角色,之後在節目模仿不同的角色,為節目增添不少有趣的效果。



2011徐熙娣(S)第三次懷孕,徐熙媛(S)接過《康熙來了》的代班主持棒。與昔日不同,在徐熙娣(S)未放產假時已開始,徐熙媛(S)會跟徐熙娣(S)的節目穿插播放,讓大家始終保持新鮮度。我始終覺得徐熙娣(S)與康永合作,節目比較有趣。徐熙媛(S)主持未有妹妹那麼放得開,與康永默契不夠。也許徐熙娣(S)第三次懷孕,《康熙來了》仍然期待她回來主持,節目未因此結束。王偉忠曾說「蔡康永跟小S分開不一定最好,但合起來就是恰恰好。」相信好多《康熙來了》躉期待她回歸。






資源來源:
蔡康永:我已不再是愤青 S就是我眼中的黄蓉
2004年
2006



不止珍珠奶茶 篇(一) ─ 冬瓜綠茶



一想到台式飲品你只會想到珍珠奶茶嗎?其實貢茶、COMEBUY
、歇腳亭等連鎖店不止有珍奶而已。不過家家的飲料都有所不同,
台灣人在這樣百家爭鳴的飲料店,通常每個人都有自己個人偏好的飲品,不太會換。在這樣想介紹較有特色的飲料,讓你可以點一些不一樣的飲料喝吧!下次你可以說我只喝XX的奶綠,建立自己品味,聽來型D啊!

     貢茶

大部份人的第一次都給了奶蓋茶,確實奶蓋茶在台灣飲料連鎖店少有的,獨特性強,簡單介紹奶蓋茶。它是以綠茶、紅茶、靑茶或烏龍茶為底,上面再淋上以奶打成的奶泡(在台灣以林鳳營鮮奶打出來,為什麼強調是林鳳營鮮奶,因為牛奶最濃密),最後上面加上綠茶粉。買一杯飲料三個層次,一次滿足你三個口感。

不過我想介紹其他如冬瓜綠茶,這是把冬瓜加大量糖煲煮而成冬瓜茶,在加入綠茶出來的成品,冬瓜茶是早期台灣人還沒飲料連鎖店時的少數飲品之一。點冬瓜綠茶時請走糖,因為冬瓜本身已經很甜,這是台灣古早味,想知道台灣飲料早期風味就喝它。

綠茶養樂多,之前說過養樂多即益力多,綠茶養樂多是幫助消化的飲料,可以試試看!



檸檬愛玉,愛玉為台灣特有品種,其他地方沒有(連雅堂於1921年著作之台灣通史農業志中即有記載愛玉子名稱的來源。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記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採辦土宜。),愛玉子經常溫手工搓洗出果膠後,放在常溫下等十五分鐘後就凝結為愛玉凍。你喝的就是愛玉凍,愛玉本身沒特別味道,加上檸檬微酸的口感中有些咬勁。






照片和部份資料來源來自網絡。

港台式的肉燥米粉

文化欲在異地紮根,除了其本身的特色外,還須配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台灣的飲食文化也不能例外。大街小巷均可見到標榜台式餐廳的影踪,實際上這些餐廳是否真的「地道」呢?

筆者相信,這些「地道」的台式食品或多或少也會為了迎合港人市場而作出改變,一如近月連鎖快餐店所引進的台式餐飲般,本地化了。

日前在學校的飯堂嚐了這年的新菜式──台式肉燥米粉,味道清淡,看着那賣相,粉白的細絲上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煎蛋、紅粉粉的火腿,活脫脫的港式米粉,沒有什麼獨特之處。

其實這米粉確是內藏玄機,在那金黃與粉白中夾上了一層台式肉燥,使這港式早餐添上幾分台式早點的味道。

雖說是台式肉燥米粉,但其實經過了味道上的調整,口味較接近港式,米粉配上肉燥,仍能保持清湯,沒有台式那種滿滿的油膩感。正宗的台式肉燥總會伴有不少的油,吃在口中總覺自己的胃部吸收了很多油脂。




但大家樂新推出的這肉燥米粉,不但配合港式的食法,將之配以米粉,利用湯粉來減少了油的分量,而本身的肉燥味道亦稍作了調整,較正宗的清淡了一點,變成了挺適合港人的港式早餐。

提及早點,筆者對道地的台式早點真的充滿了敬佩之意。台式早點就如香港人的早餐般,同樣是可鹹可甜的,配料也與港式不同,台式的都是一些醃製品,如甜的醃蘿蔔、杏脯、肉鬆等,與香港的中西式早餐均有很大差別。而且港式的早餐是配上粥品、米粉或公仔麵,而台式則以稀飯來作早點。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超市內的台式飲品(三)─茶裏王


超市內的台式飲品()─茶裏王

提到台式飲料怎麼可以不說說茶,這是台灣人最愛的飲料,台灣人一年喝接近200億台幣的包裝茶飲料,而香港超市中已經引進台灣最出名的品牌茶裏王,茶裏王是由統一企業所出品的一種茶飲料品牌(統一企業這家公司同時擁有台灣7-11的代理權、星巴克的臺灣以及中國大陸部分地區代理、博客來網路書店)

2001於市場首開先例所推出的寶特瓶常溫綠茶茶裏王茶裏王強調 「回甘就像現泡」的好茶! 嚴選優質茶葉,以獨家單細胞生茶萃取技術,讓茶葉中的兒茶素完全釋放,萃取更多茶胺酸,完整保留生茶葉的芳香甘甜。當時的茶飲料市場是以甜味的紅茶、奶茶為主,包裝上則大都是需要冷藏的鋁箔包及樂利包。茶裏王以低溫殺菌寶特瓶充填及可以在常溫狀態下保存的特性,都是市場上首見的創新之舉。茶裏王帶動喝寶特瓶綠茶的風氣,行銷上因為這是7-11同一公司出品,所以有全台灣7-11通路系統作為靠山銷售一直不俗。


它口味極多樣有茶裏王日式無糖綠茶、茶裏王台灣綠茶、 茶裏王青心烏龍茶無糖、茶裏王白毫烏龍茶 、茶裏王濃韻靜岡玉露綠茶等等,不過我在超市只見到日式無糖綠茶、台灣綠茶兩種。如果你問我,我最喜歡茶裏王日式無糖綠茶,它有淡淡茶香、順口、百搭配任何食物都不錯;茶裏王白毫烏龍茶味道太淡了,不過是因為白茶本身味道就很淡;茶裏王濃韻靜岡玉露綠茶喝不出來是玉露,因為玉露本身有很突出的青草味,像你身處大草原呼吸到綠地的味道,包裝茶難做到這點;以上兩種一般超市沒有,不過citysuper有時候會有貨,如果想試可以去citysuper碰運氣。如果想喝港人愛的檸檬茶(台灣不流行),建議可以買茶裏王台灣綠茶加入半顆檸檬,有清新綠茶味加上檸檬的微酸,非常好喝,和茶餐廳用紅茶泡的檸茶不同。內地市場也有賣茶裏王,統一集團在2004年進軍內地市場。這家公司的主旨是「開創健康快樂的明天」,是不是聽來就充滿希望!而這句話印在每一個統一集團的產品上。


 

其實統一最有茶味的產品是「純喫茶」,它標榜只有十五天保存期限,產品一直保存在冷藏庫直到消費者手上,「純喫茶」1993年上市,是全世界第一瓶冷藏紙盒包裝茶,喝起來茶味較其他茶飲料濃郁,喝的出台灣烏龍茶的特色─清香,新鮮的像是現沖冷泡茶,有許多忠實fans不過香港和內地都沒有賣,真不好意思說的天花龍鳳卻沒得試,只有請你下次去台灣7-11時才好好品嚐。



當然一如舊往茶裏王在香港也沒廣告,而它在台灣的廣告走上班族路線,看完會很想買一瓶像他們一樣咕嚕咕嚕乾完一支茶,如果你對茶有點要求,你會喜歡茶裏王;如果你是進商店買茶飲料看到什麼買什麼的人,你試以後應該不會再換其他品牌,因為真的茶裏王茶味比其他濃。(利益申報一下,我個人很愛喝茶裏王,它是我喜歡的罐裝茶,我基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原則介紹它。)


最後說說「茶裏王」名字是否像「查理王」,是的,利用雙關語的關係,有希望做到茶中之王的含意。



2011年廣告


專供上班族的廣告




部份資料來源統一企業

楊德昌《恐怖份子》中的城市美學

楊德昌在2007年去世,0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比台灣先一步為其舉辦回顧展,當中十套作品包括:《一一》、《麻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恐怖份子》、《青梅竹馬》、《海灘的一天》、《光陰的故事》及《浮萍》。

與同喻為台灣新電影導演之一的侯孝賢相比,楊德晶的作品主要以寫實手法探討城市的空間發展。楊德昌善長透過很多象徵性的物件寄寓意義與推層電影,例如在1986年的《恐怖份子》,楊德昌對電影語言的運用已相當成熟,當中更突出反映了台灣繁華都市背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面貌。

在《恐怖份子》中,楊德昌運用符號指涉更為明顯,戲中多次不斷出現窗、房間、相機、油畫,各種媒介如﹕小說、電話、電話簿、電視、報紙與照片等。而窗出現在整部戲中佔有很大的次數,這能代表一個框架、又能如鏡子解讀真實與反射。不論在開首在小強女友的家、周郁芬與李立中的家、淑安的家、兇案現場、辦公室、私家車或餐廳……各個主角或路人走到哪裡都像被生活困住。他們都想打破現狀,就如兇徒以槍射向兇案現場的窗,就像是希望打破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日子。而主角經常站在窗前,窗反射自己的樣貌或窗外的景物,可以是一種自省與質疑「真實」的可信性。就如周郁芬在辦公室望向街外,窗上映的原來是家庭的樓房,當她推開窗,窗上卻折射了清潔工人抹窗的情形,就如呈現了室內 / 外、中產 / 勞工,感傷/ 勞動的對照。

而房間與門是另一個指涉生活被困頓的符號、同樣是一道阻礙人與人之間發展的障礙。就如周郁芬在那細小的書房寫小說、李立中常在那細小的洗手間,他們各自把自己困在一個空間,誰也不侵犯誰。李立中說﹕「現在我連書房的門都不敢進去。」同樣每次周郁芬都只是在洗手間的門外跟李立中對話,表達了他們之間的疏離。一幕他們在餐桌對談,其間周郁芬走進廚房,導演從飯廳拍攝進去,周郁芬在細小的門框內,象徵這後婚姻對她的束縛,亦表達了她與李立中的疏離與冷漠。整套電影導演就將主角不斷從一個狹小的空間到走到另一個狹小的空間,彷彿生活只是由多個細小的空間組織而來,局促而壓逼。

為了都市生活寫實呈現,導演亦不斷穿插媒介來重述或重現生活﹕周郁芬用小說講述她的婚姻、小強以拍照捕捉淑安或路人、周郁芬的電視訪問與報紙簡介等等。導演多次特寫電話與電話線,以表達電話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淑安以惡作劇電話打發時間,透過這個媒介將三組原本不相關的人連在一起。導演還藉此對現代的傳媒進行批判,有幕講小強踩著寫有周郁芬訪問的報紙說﹕「太恐怖了,全世界只有我一人知道。」就如這些媒介只是一個製造幻象的空間,事實並不如此。

電影裡不斷拍攝油畫、門與房間、鏡子與相照等的方形物件,而這些物件都產能生關係,互相影響;繼而是由小到大﹕整座大廈一個個正方形的窗、小強將淑安的照片放大拼貼於房間、一部部電視播放周郁芬的訪問,就如各人都先被細小的狀況如家庭所困住,然後被大環境所制肘,無處可逃。
《恐怖份子》最大特色是將不斷提供像是毫無關係的訊息與符號,透過剪接將鏡頭重組,觀眾需要到故事中段才能將所有的人與事完整串連,而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自行聯想及反思,這種客觀的敘事手法在他之前的台灣電影中是前所未見的。


參考資料
黃建業《楊德昌 台灣對世界影史的貢獻》